2011年5月8日 星期日

三焦



三焦中醫學範疇中六腑之一,為上焦中焦下焦三者的統稱。



上焦: 心肺,
中焦: 脾胃、肝膽,
下焦: 腎、膀胱、大小腸。



素問·靈蘭秘典》:「三焦者、決瀆之官、水道出焉。」遍佈在人體胸腔及腹腔,是血氣津液運行至五臟六腑的途徑,故此,三焦與其他腑器不同,並無實體,它們的明確位置亦有不同的說法及見解。然而,三焦與個別臟腑之間的關係極為密切,可以用來調整及輔助臟腑的機能。

三焦的狀態各有不同,按《靈樞·營衛生會》:「上焦如霧,中焦如漚、下焦如瀆。」可見三焦狀態之異。

三焦通暢,則水液及氣機運行暢順無阻;相反便會引致氣化功能失調,影響各個臟腑間的週節機能,導致各個相關臟腑的病變。

李時珍於《本草綱目》中曾說:「上焦主納,中焦主化,下焦主出」。可見三焦關係到水穀的整個消化過程,支配水穀的受納、吸收及排泄

三焦的位置

上焦
位於橫膈膜以上的部份,包括心、肺。所謂「上焦如霧」,指的是上焦的宣發功能,令血氣及津液如霧氣般散發全身。
中焦
位於橫膈膜以下,肚臍以上的位置,包括。當脾胃運化及腐熟食物時,水穀會被分解消化,如化為泡沫的過程,故稱「中焦如漚」,其中「漚」是指中焦的消化功能。
下焦
位於肚臍對下,包括小腸大腸膀胱。「下焦如瀆」,指的是下焦排泄濁物的功能。

三焦經



沒有留言:

熱門文章